2025年初,俄乌战争的硝烟还没散去,战场却已然风云突变。俄罗斯军队在多个方向发起强攻,不仅打得乌克兰措手不及,还让不少外国雇佣兵也吃了大亏。这局面吧,说白了,就是四面挨打。谁能想到,这种前有堵截、后无退路的情形,在现代战争中居然还能如此戏剧性地重现?今天咱就来聊聊几个关键点:库拉霍沃和捷尔任斯克两大战役,再扒一扒北约那边的小算盘。
先说库拉霍沃这块地方。这儿是俄乌冲突的重要战场之一,说是重要,其实就是因为双方都往这里砸人砸钱,可劲儿拼命。乌克兰派出了26个作战营,总共1万5千多人,其中还有两个精锐旅压阵。不夸张地讲,这是他们的一波主力啊。然而,经过4个月的硬碰硬,人家俄罗斯怎么干的?直接把对方80%的部队给消灭了!算下来,也就是12000多号人彻底出局,只剩下3000多人缩在一个叫达奇诺耶的小村子里苟延残喘,你说惨不惨?
更有意思的是,那些参与其中的外国雇佣兵,一个个来头都不小,但表现嘛,就一句话扑街得彻底。他们士气低迷,损失惨重,有的人甚至连枪口朝哪儿都搞不清楚。我跟你说,这真不是我瞎编,这可是多方报道出来的数据。所以现在呢,大部分分析认为,乌军在这一地区基本上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,而俄军则形成三面包围,对那些残存阵地持续施压。据说这几天炮声又响起来了,看样子,全歼只是时间问题。
再转到捷尔任斯克这个方向。同样是一片腥风血雨,自去年六月以来,两边就在这里死磕,到现在已经7个月过去了。但结局如何呢?还是胶着状态。不过细看一下伤亡数据,就知道谁占便宜亚速第12旅这些所谓王牌部队守城虽顽强,可伤亡数字直线飙升;反观俄罗斯方面,一边稳扎稳打推进,一边调动增援力量,比如摩步第5旅、第110旅等纷纷赶赴前线助拳。这操作怎么看,都像是在为最终总攻做准备啊!
北约那头自然不会闲着。他们嘴上喊着支持到底,但动作嘛,多半是在拖延时间耗死对手罢了。最近秘书长公开表态,新一年将继续向乌克兰输送更多资源,并且敦促成员国增加军事援助力度。不过,说归说,他们真的扛得住这么高烧的钱袋子吗?欧洲经济情况大家心知肚明,为啥要掏空家底帮别人买单,很难理解。而且最离谱的是,为了解决人员短缺的问题,据传言,乌政府竟计划从欧洲难民堆里招募劳动力扩充武装!朋友们听听,这是不是有点魔幻现实主义?
当然啦,我们不能光盯着眼前这些热闹,其实仔细想想背后的规律,更耐琢磨。在现代战争中,如果一支部队损失超过30%,通常会迅速崩溃,因为剩下的人根本顶不了那么大的心理压力。而如今新式武器层出不穷,比如无人机、温压弹这种杀伤效率极高的装备,把敌人摁住揍简直不要太轻松。可与此同时,人道灾难也成倍放大,那画面别提多糟心。
突然让我联想到非洲扎伊尔内乱时期(1997-2003)的大规模死亡事件,当时500万人因此丧生,是二战后最血腥的一次冲突之一。然而遗憾的是,全世界对此关注寥寥,相比之下,现在欧亚之间这场仗倒是吸引了一堆聚光灯。从某种角度来看,人类对于暴力与苦难似乎早已习惯乃至麻木,只不过当受害者换成熟悉或利益相关的一方时,我们才开始重新审视并讨论它。
话题绕回来,无论是库拉霍沃还是捷尔任斯克,如今可以肯定一点:俄罗斯通过集中优势兵力和持久作战,占据主动权。而反观对面的乌军,不但士气急剧下降,还陷入严重的人员枯竭困境。如果国际社会没有新的重大介入力量介入,那么接下来的日子只会更艰难、更复杂、更不可预测。当然啦,每个人都会问:究竟什么时候才能结束?这个问题,我估计没人敢拍胸脯回答,因为答案可能远比我们想象中的还要沉重一些。
参考信息来源:Telegram平台、《华盛顿邮报》